皮肤炎 | 异位性皮肤炎 | 湿疹

止不住的痒 — 异位性皮肤炎
异位性皮肤炎是最常见的湿疹。不少人也只会想到异位性皮肤炎仅是一个小小的皮肤病,更选择忽视不理。沒想到,久病不治引发全身性的皮肤炎,而这些发炎物质一样会攻击身体的其他系统,引起过敏、气喘,甚至会造成心血管疾病跟忧郁症等问题。异位性皮肤炎目前发作的原因不明,极有可能因为基因、免疫系统失调、皮肤屏障失调或遗传造成,使得导致维持皮肤水分的角质层受损,造成皮肤干燥及保护力变差,同时合併免疫系统失调。
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
美国皮肤科医生学会 (AAD) 对异位性皮肤炎有以下的诊断指引:
基本特徵
- 痕痒
- 湿疹反覆发作6个月以上,沒有中断过。
- 遗传性过敏症 (个人和家族病歷及免疫球蛋白E反应(Immunoglobulin E reactivity))
- 干燥症
异位性皮肤炎的病患年龄
症状一般始于婴儿期,通常在青春期前消失,也有些患者会持续状况到成年,也有直到成年后才发病。所有阶段都会出现皮肤痕痒和干燥,患者的皮肤也变得极度敏感,常会因痕痒而抓伤皮肤,甚至因而受细菌感染,加重皮肤炎症。
婴儿期(从出生到2岁):因婴儿开始学习爬行,容易因此摩擦关节外侧的皮肤。所以一般这段时期的的皮肤炎分佈会在关节外侧表面。
儿童期(于2岁至5岁):皮肤炎一般分佈在关节内侧表面,特別是在肘部和膝盖后方弯曲处,但也可能分佈在颈部、眼睑、口周、手、脚、手腕和脚踝。皮肤炎患处一开始呈丘疹状,经抓挠后会变成偏硬的鳞状。由于长期摩擦和抓挠,皮肤患处渗出情况变少,水泡破裂后结痂,皮肤变厚变粗,甚至龟裂和脱皮。
青年及成年期:皮肤炎始于青春期,可能会经歷由婴儿期到儿童期,再到成年期的连续过程,或反復出现其他阶段的症状,但成年后首次出现症状并不常见。皮肤炎情况与儿童期相似,还会表现在弯曲褶皱的位置,以及面部、 颈背和眼皮上。
引致异位性皮肤炎的风险性因素
接触异位性皮肤炎患处并不会被传染,但家族性遗传和环境因素却会提高患上异位性皮肤炎的风险:
- 刺激物 (例如肥皂、清洁剂、洗护用品和羊毛)
- 接触的过敏原
- 高温
- 汗水
- 香菸烟雾
- 食物过敏原
- 空气中过敏原
- 情绪压力
- 化学物质
- 清洁溶液
- 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病史,如湿疹或哮喘
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方法
美国皮肤科医生学会 (AAD) 对异位性皮肤炎有以下的诊断指引:
轻度皮肤炎患者
- 单纯使用保湿的乳液
- 药用的保湿剂
中重度皮肤炎的患者
到了中重度皮肤炎,就需要压制免疫反应。
- 口服及外用类固醇
- 外用抗生素
- 免疫调节剂
- 紫外缐照光治疗
- 湿裹治疗
皮肤炎日常护理
除药物和治疗外,自我保健措施也可以舒缓皮肤炎和减少皮肤痕痒。
- 选择沐浴产品及保湿产品
选择温和配方的沐浴露,避免使用含香料或消毒剂等刺激成分的产品,每天至少涂抹两次有保湿作用的乳液或润肤霜,以滋润及软化皮肤。
- 洗澡
用暖水洗澡和避免淋浴水温过高。过高的水温会洗刷皮脂,令水份流失;过长的沐浴时间,会使皮肤变得干燥、敏感,从而引发皮肤炎。
iii. 选择衣服物料
尽量穿吸汗、通爽的棉质衣物,避免选择及直接接触对皮肤造成刺激的质料,如羊毛、绒褛等粗纤维。洗涤衣物时避免使用过量洗衣粉,并彻底过水。
- 避免致敏源
如患者有已知的食物或环境致敏源,应尽量远离,避免触发皮肤炎。应避免进食曾引致湿疹的过敏食物,如海产、花生等。保持家居清洁,减少尘埃积聚,尽量避免使用地毡、绒沙发和绒毛玩具、或种植带有花粉的植物。27
- 心理压力控制
学习管理压力,乐观面对病情。定期做运动和放松,与朋友聚会、听音乐、冥想等,有助减少復发皮肤炎和改善皮肤炎病情。家人和朋友则担当支持与谅解的角色,多聆听患者的想法和感受,以助其走出情绪困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