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成因 | 瘜肉 | 大腸鏡檢查
癌症第二大殺手:大腸癌
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09的統計顯示,大腸癌的發病及死亡率均排行本港所有癌症的第二位。大腸癌主要由腸臟瘜肉演變而成,整個過程可以沒有症狀及需時約10年,如能及早發現及將它切除,可減低發展成癌的機會。因此建議50歲或以上的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;如直系親屬曾患大腸癌等較高危人士,更應考慮提早(40歲或於親屬確診大腸癌年歲前10年)、並較頻密地接受大腸鏡檢查,以作預防。
大腸癌是甚麼
根據衛生署資料指出,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。癌細胞會持續生長,並逐漸擴散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。
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,以新增個案計算大腸癌更是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。年紀愈大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便愈高,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士更要加倍注意。
大腸癌的成因
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:
- 高動物脂肪和低纖維(如蔬果)的飲食習慣
- 缺乏運動
-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
- 結腸長期發炎(又稱潰瘍性結腸炎)或長出息肉
大腸鏡檢查
下消化道內窺鏡檢查,俗稱大腸鏡檢查,是利用一條直徑約1.3厘米、前端裝有鏡頭的柔軟管子,檢查下腔消化道,包括迴腸末端、盲腸、結腸各部位、直腸及肛門疾病,如是否長有腫瘤、瘜肉、發炎或出血,有需要時,醫生會抽取病變組織進行化驗,甚至作止血或瘜肉切除手術。
由於大部分大腸腫瘤由瘜肉病變引發,及早發現並切除瘜肉,進行大腸鏡檢查
,有助減低病發率,所以大腸鏡檢查是其中一種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。
以下人士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:
- 年逾 50
- 家庭成員曾患腸癌
- 曾患腸瘜肉
- 慣性腹瀉
- 大便有血
- 大便習慣改變(如便秘、腹瀉)
大腸鏡檢查前
- 檢查前必須清潔腸道,讓醫生能準確地觀察大腸壁之病變,應診者需按醫生處方服食瀉藥。應診者如屬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腎病、長期服食低鹽份食物、長期服食藥物者,或懷孕、哺乳期之女士,須告訴醫護人員,及聽從指示服藥,並需提供所服藥物的詳細情況,特別是某些影響凝血的藥物或任何過敏反應等資料。
- 檢查前 3 天停止食用高纖維食物。
- 檢查前 1 天只可進食流質食物。
- 檢查前 4 小時仍可飲用無渣或無纖維飲品。
- 請提早 30 分鐘到達。
- 應盡量帶同一位親友前來。(切勿親自駕駛離開)
- 若配合胃鏡同日檢查,須空腹六小時禁食固體及流質食物。
- 檢查前醫護人員會為應診者講解整個檢查過程及風險,應診者並需簽署檢查同意書。
大腸鏡檢查過程
- 應診者需除去身上金屬物品、飾品或假牙。
- 應診者需側臥,雙膝向上屈曲。
- 醫護人員會為應診者進行靜脈鎮靜劑注射,整個檢查過程應診者會在熟睡情況下進行。
- 檢查過程需約30-60分鐘,視乎個案的複雜度而定。
大腸鏡檢查後
- 應診者可在休息室休息,待鎮靜劑藥力消散。
- 由於應診者可能受鎮靜劑藥物影響,離開時最好有親友陪同,以策安全。
- 檢查後1-2小時內應避免進食。
- 應診者可能會感到腹部氣脹或輕度不適。
- 如遇檢查後大便出血、劇烈腹痛等情況,應立即到就近急症室求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