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一頁

胃腸鏡檢查 | 腸胃肝臟科

HH_健康資訊_1
2021.1.2

胃腸鏡檢查

經常感到腸胃不適?消化不良?胃腸鏡檢查能幫助您更深入地調查背後原因。胃腸鏡檢查是使用內窺鏡直接觀察胃及腸內的過程,可診斷出胃腸內的狀況或病變,如異常細胞、潰瘍或瘜肉等。如在胃腸鏡檢查過程中,醫生發現胃或腸內有病變,可能會使用內窺鏡上的鑷子取出組織樣本作分析。早期檢查可減低患上消化道癌症,如胃癌、食道癌、大腸癌、肛門癌等的風險。

 

當中亦有不少人以為胃腸鏡檢查只能偵測胃癌及大腸癌,其實不然,它能診斷的病症非常多,包括以下各項:


胃腸鏡檢查的作用
常見應用於於消化道的胃腸鏡檢查主要是胃鏡和腸鏡。


胃鏡 檢查食道、胃部和十二指腸

胃鏡即「上消化道內窺鏡」,可以檢查食道、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,透過胃鏡檢查,有助診斷上消化道患疾病,如胃癌、食道癌、胃炎、食道炎、胃潰瘍、食道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瘜肉等。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,例如吞嚥困難、持續胃痛、胃灼熱、反胃、消化不良等。如有需要,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,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。


大腸鏡 揪出瘜肉 預防大腸癌

大腸鏡可以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,包括腸癌、肛門癌、結直腸癌、瘜肉、腸炎、腸潰瘍、血管發育異常、痔瘡、大腸發炎、懷疑大腸出血等,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、持續腹瀉、便秘或痾血,或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。

 

除了有病徵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外,沒有徵狀的人士也可以做大腸鏡。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,2018年新症超過5600宗,而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,雖然這些瘜肉起初是良性,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,過程約 10年或以上,透過大腸鏡及早把瘜肉揪出清除,能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。

 

 

胃腸鏡檢查的過程
大腸鏡

大腸鏡是可以屈曲的內窺鏡,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,可讓醫生觀察病人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,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至1小時,醫生會按病人需要,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,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,減少不適感。進行大腸鏡檢查前三天,要進食低渣食物,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,好像蔬菜、生果、麥皮等;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,清除腸道內糞便殘餘,以確保腸道清潔,以便醫生檢查清楚腸道情況。

 

胃鏡

胃鏡檢查即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,醫生將一條直徑約 0.9cm、前端裝有鏡頭的光導管狀經病人的口及食道,進入胃部及十二指腸進行檢查。如有需要,醫生可通過導管伸出夾子,抽取組織作病理檢查。為確保檢查順暢,醫生會在患者喉嚨位置處方局部麻醉噴霧及於靜脈注射鎮靜藥物,檢查過程約 10 分鐘。

 

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胃腸鏡檢查?

胃腸鏡檢查 「胃」

  • 吞嚥困難
  • 持續胃痛、胃灼熱、反胃、消化不良
  • 大便呈黑色
  • 體重無故急降
  • 缺鐵性貧血,如容易疲累、血色素下降
  •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

 

胃腸鏡檢查 「腸」

  • 大腸癌普查(45歲或以上、有大腸癌家族史應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)
  •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
  • 無故腹痛
  • 體重無故急降和疲倦
  • 大便習慣改變(經常便秘、腹瀉),並持續超過兩星期
  • 大便隱血


誰應該進行胃腸鏡檢查?

大腸鏡

如病人出現吞嚥困難、復發性上腹痛、胃酸倒流、消化不良、上呼吸道出血、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等症狀,便有可能須接受胃鏡檢查。而40歲以上人士應開始定期接受胃鏡篩查,如有胃癌家族病史,更應及早作定期檢查。

胃鏡

除了病人已出現大腸癌症狀,需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外,由於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,加上早期大腸癌亦無明顯症狀,故建議一般人由 45 歲至 50 歲起開始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。如發現有少量瘜肉,經化驗後無特別問題,可於 5 年後再接受大腸鏡檢查;如果大腸瘜肉多達 20 至 30 粒,則應在翌年再作檢查。此外,如直系親屬曾患大腸癌及有其他風險因素,更應考慮提早至 40 歲或於親屬確診大腸癌年歲前 10 年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 

搜尋

21170838

電話查詢

WhatsApp預約

搜尋

電話查詢

WhatsApp預約

立即預約

已成功送出預約申請
預約申請
請填寫以下資料* 必須填寫
送出